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三亚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三亚市二手房交易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24 12:29:10  浏览:9142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三亚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三亚市二手房交易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海南省三亚市人民政府


三亚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三亚市二手房交易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三府[2012]119号


各镇人民政府,各区管委会,市政府各有关单位:


  《三亚市二手房交易管理暂行办法》已经六届市政府第5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三亚市人民政府
2012年7月6日



三亚市二手房交易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更好地促进我市二手房交易市场健康发展,构建一个高效快捷、办事透明、服务优良的二手房交易市场政务环境,优化二手房交易审批流程,缩短办证时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房屋登记办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本市行政区域内的二手房交易登记办证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二手房交易,是指单位或个人依法缴纳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并取得《土地房屋权证》,符合上市条件的房屋交易行为。


  第四条 三亚市地方税务局(以下简称“市地税局”)负责二手房交易的税收征缴工作。


  三亚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以下简称“市住房城乡建设局”)负责二手房的交易审批登记发证管理工作,三亚市国土环境资源局(以下简称“市国土环境资源局”)等部门予以配合。


  第五条 二手房交易涉及的分摊土地使用权转让过户审批,由市国土环境资源局授权委托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办理。


  第六条 二手房交易不作评估,由市地税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委托有资质的评估机构对市行政区域内各区片制定市场指导价作为收取二手房交易税费的参考依据。合同价高于市场指导价,则按合同价收取;合同价低于市场指导价,则按市场指导价收取。


  市场指导价每半年调整一次。


  第七条 二手房交易提供以下材料:


  (一)二手房转让申请表;


  (二)《土地房屋权证》;


  (三)二手房转让合同;


  (四)买卖双方身份证复印件(单位提供营业执照、法人代表证明及身份证、经办人身份证、公证委托书等);


  (五)共有人未能到场签名,须出具公证委托书;


  (六)法律法规需要的其它材料。


  第八条 二手房交易所需的分户图、宗地图,在三亚市政府政务服务中心窗口受理前,由三亚市房地产交易中心负责提供。整栋宗地图、楼盘表、房屋分户图未做测绘,由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委托有资质的测绘机构测绘后受理。


  第九条 二手房交易实行一站式办理制。成批量交易在5个工作日内办结,单宗交易在3个工作日内办结。


  第十条 受理单位出具收件、收据的日期为受理日。经审查,提交的资料需要补正,受理单位应当一次性书面告知,资料补正日为受理日。


  第十一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房屋,不得进行交易:


  (一)司法机关和行政机关依法裁定,决定查封或者以其它形式限制房地产权利;



  (二)土地房屋未经产权登记并领取权属证书;


  (三)依法收回土地使用权;


  (四)共有房地产,未经其他共有人书面同意;


  (五)权属有争议;


  (六)已设定抵押权但未经抵押权人书面同意出售;


  (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禁止转让的其他情形。


  第十二条 涉及保障性住房和土地来源为划拨用地的住房转让,应当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和规章,以及中央、省、市文件政策的规定。


  第十三条 对有制作虚假二手房交易转让合同,或者不如实申报二手房交易价格等偷逃税费行为的责任人,由市有关职能部门依法进行查处。


  第十四条 本办法由市住房城乡建设局负责解释。


  第十五条 本办法自2012年10月1日起实施。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晋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煤炭领导组《关于加快全市煤炭贷款回收的试行办法》的通知

山西省晋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晋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煤炭领导组《关于加快全市煤炭贷款回收的试行办法》的通知


晋市政办(1998)60号
1998年6月2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各有关单位:

现将市煤炭领导组《关于加快全市煤炭贷款回收的试行办法》转发给你们,请你们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晋城市人民政府煤炭领导组

关于加快全市煤炭货款回收的试行办法

去年以来,全国煤炭市场持续疲软,煤炭销售不畅,竞争加剧,价格下滑,煤炭货款回收十分困难,拖欠有增无减,严重影响着全市煤炭生产企业乃至整个工业经济的正常运行。为控制煤炭外销价格下滑,加大全市煤炭货款拖欠清收和回收的力度,以缓解全市煤炭产运销企业资金紧张的局面,确保全市煤炭工业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根据晋政办发(1998)19号文件《关于加快全省煤炭货款回收的试行办法》通知精神,结合我市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一、加大市场开拓力度,保证市场份额。各煤炭生产企业、运销公司一定要从转变思想观念、改进工作作风、搞好服务入手,在巩固原有用户的基础上,走出去开辟市场,寻找新的销售渠道和合作伙伴,以优质的煤炭、优良的服务,提高市场占有率。

二、对煤炭货款拖欠清收实行谁营销、谁清欠、招聘承包,有功重奖的办法。煤炭货款拖欠清收人员可在煤炭系统中进行选聘,也可面向社会进行招聘。全市煤炭货款拖欠清收工作以1997年底以前发生的拖欠为重点,在不发生新的煤款拖欠前提下,根据拖欠性质、年限、清收难易程度,对清欠有功人员进行重奖。

1.对已中断煤炭供需业务往来的欠款户,或者是形成长期拖欠的欠款重点户的煤炭货款,清欠人员清欠奖金按下列办法执行:凡以现款形式清回三年以上欠款的,可按清收总额的15%—20%进行奖励,凡以现款形式清回一年以上三年以下的,可按清收总额的10%—15%进行奖励。凡以现款形式清回一年以内欠款的可按清收总额的5%—10%进行奖励。

2.对目前仍然保持煤炭正常供需业务的欠款户所拖欠的煤炭为货款,清欠人员清欠奖金按清收总额的1%—5%进行奖励。煤炭产运销企业在职业务人员清欠奖励,在完成当期煤炭货款回收的基础上,可比照上述规定执行。

3.凡以银行承兑汇票形式清回欠款的,清欠奖金资金按上述规定以现款方式清回欠款应计提奖金的80%—90%计提奖金。

4.根据煤炭货款拖欠具体情况,煤炭产运销企业或有清欠能力的个人,可对清欠工作实行承包或切块承包,以加快煤炭货款回收。

5.煤炭货款拖欠清收有功人员的奖金在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中列支,清欠人员在清收煤款拖欠期间所发生的相关费用,由清欠人员在其所得奖励中自行解决。

三、调整煤炭营销策略,加快货款回收速度,做到新帐不欠。从今年起,全市煤炭产运销企业根据市场变化情况,可从销售收入中提取一定奖励,实行一票一清,按销售收入万元提成的奖励办法或其它能够及时、足额回收煤炭货款的有效办法,提成奖励可直接付于能够及时足额付款的用户企业,也可付于能够及时足额清回煤款的营销人员。提成奖励原则上不超过1%。

四、采取灵活机动的清欠手段。对一些资金确定紧张,但其库存物资可被利用的用户企业,可以物顶帐,连环清欠。清欠有功人员奖金,可按同档次清回拖欠应计提奖金的50%计算。

对于同一用户,清欠奖金必须符合下列规定:(1998)年1月1日后,此用户没有新欠货款,清理回旧欠款的,可以予以奖励。(2)旧欠款未还,1998年又有新欠款的,在这次清欠中所清理回的旧欠款数额超过新欠款数额10倍以上的,可以预以适当奖励。

五、加大依法清欠工作力度。全市政法、工商、税务、银行等有关部门要积极依法支持全市煤炭货款拖欠的清收工作,通过多种形式,利用各种方法,依法帮助全市煤炭企业清欠,促进全市煤炭货款拖欠清收工作的有效开展。根据全市煤炭企业资金紧张的实际情况,有关部门在帮助企业清欠时,对应收的相关费用,可减免20%—30%,具体事宜由有关部门与煤炭企业协商解决。

六、采取鼓励与制约相结合的办法开展清欠工作。对付款好,还欠积极的用户,全市煤炭产运销企业要优质、优运、优价;对还欠不积极,付款不好,严重干扰煤炭正常营销秩序的用户,全市煤炭发运单位要充一行动,联合制裁,直至停止对其发运煤炭。市煤炭领导组办公室、市经委、市煤炭局协调有关煤炭运销企业,对不能付款的用户企业,每月黄牌警告一次,每季执行一次。对不执行全市规定,继续给不能付款的用户发煤的运销企业,要追究发煤运销企业领导人的责任。

七、对煤炭货款清收工作实行目标责任制。受市政府委托,市经委、市煤炭局要与各煤炭运销企业煤炭发运单位签订煤炭货款回收工作清欠目标责任制,将清欠指标层层分解,逐级落实,要把清欠目标责任制作为对煤炭运销企业主要领导任职业绩的考核依据,与其“票子、帽子”挂起钩来,严格考核,严格奖惩,对完不成任务的,小至下岗,大至出列,对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要追究其行政、经济、法律责任。




榆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榆林市实施<陕西省行政执法责任制办法>细则》的通知

陕西省榆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榆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榆林市实施<陕西省行政执法责任制办法>细则》的通知

榆政办发〔2009〕50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
  《榆林市实施<陕西省行政执法责任制办法>细则》已经2009年6月4日市政府第六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印发,请依照执行。
  
   二〇〇九年六月九日


榆林市实施
《陕西省行政执法责任制办法》细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强化行政执法责任,提高行政执法水平,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根据《陕西省行政执法责任制办法》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 实行行政执法责任制,要坚持职权法定、程序正当、权责统一、激励与约束并重的原则。
  第三条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以及法律、法规授权的执法机构和行政机关依法委托的执法组织(以下称“行政执法机关”),均须依照本细则的规定实行行政执法责任制。
  第四条 市、县区人民政府法制机构具体组织实施、协调指导本行政区域内的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人事、监察、机构编制部门依照各自的职权负责行政执法责任制的相关工作。
  行政执法机关领导本机关和所属行政执法机构的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指导下一级行政执法机关的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
  实行垂直管理的部门领导本系统的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
  第五条 行政执法由行政机关在其法定职权范围内实施,非行政机关的组织未经法律、法规授权或者行政机关的合法委托,不得行使行政执法权。
  行政执法机关的执法主体资格、执法依据应当经本级人民政府审核确认,并以政府名义通过新闻媒体或政府网站向社会公布。审核确认和公布的具体工作,由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和政府法制机构负责。未经公布的,不得行使行政执法权。
  在本市行使行政执法权的垂直领导的行政执法主体也应当报本级人民政府进行公布。
  第六条 行政执法机关应当对本机关负责组织实施以及配合其他机关实施的法律、法规、规章所规定的执法职权、执法责任进行逐项分解,并落实到执法机构和执法岗位。
  行政执法机关分解落实的执法职权、执法责任,应当通过政府网站登载或置于本机关公开办事场所等方式向社会公布。
  新法实施或法律、法规、规章修订、修正、废止,行政执法机关应当及时对执法职权、执法责任作出相应调整。 
  第七条 行政执法机关之间发生职权和管辖权争议的,应当主动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按照下列规定处理:
  (一)涉及职能划分的,由机构编制部门协调解决;
  (二)涉及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由政府法制机构协调解决;
  (三)对需要政府作出决定的重大问题,由政府法制机构依法提出意见,报本级人民政府决定。
  第二章 评议考核
  第八条 行政执法评议考核的主要内容是:
  (一)行政执法主体资格是否符合规定;
  (二)行政执法职权是否分解落实;
  (三)行政执法行为是否符合执法权限;
  (四)行政执法行为适用法律依据是否规范;
  (五)行政执法程序和采纳证据是否合法;
  (六)行政执法决定的内容是否合法、适当;
  (七)行政执法文书和行政执法案卷是否规范;
  (八)行政执法投诉、举报的处理情况和结果;
  (九)行政执法决定的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结果;
  (十)其他需要评议考核的情况。
  第九条 市、县(区)人民政府的考评机构负责对所属行政执法机关进行考评;各级行政执法机关的考评机构负责对所属执法机构和行政执法人员进行考评。考评机构应当由本级人事、监察、法制、机构编制和考核办等部门参加。
  实行垂直管理的行政执法机关,由上一级行政主管机关进行考评,并充分听取当地人民政府的意见。
  第十条 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应当严格遵守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在评议考核中,要公正对待、客观评价行政执法人员的行政执法行为。
  第十一条 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可以采取组织考评、自我考评、互查互评相结合的方法,以组织考评为主。
  第十二条 考评机构应当明确评议考核的内容和标准,量化各项考核内容的具体指标,制定评议考核工作方案。考评之前和之后,考评机构应当将评议考核的内容、标准以及程序和考评结果,分别通过下发文件的方式在各自考核范围内公开。
  行政执法评议考核采取百分制的形式,考核的分值要在本级人民政府依法行政专项考核中占有适当比重。
  行政执法评议考核作为依法行政的一项主要内容,应纳入政府的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和对行政执法人员的公务员年度考核一并进行。
  第十三条 考评机构要高度重视行政执法案卷评查的作用。通过案卷评查,考核行政执法部门和行政执法人员的执法质量,发现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办法。
  考评机构要积极探索新的评议考核方法,利用现代信息管理手段,提高评议考核的公正性和准确性。
  第十四条 在行政执法评议考核中,要将行政执法部门内部评议与外部评议相结合。行政执法机关与执法人员应当于年末进行一次自我考评,自我考评报告应当于每年12月底前报上级考评机构。  
  对行政执法机关或者行政执法人员进行评议,必须认真听取相关行政管理相对人的意见。外部评议可以通过召开座谈会、发放执法评议卡、设立公众意见箱、开通行政执法投诉举报电话、聘请监督评议员、举行民意测验等方式进行。
  行政执法机关应当在公开办事场所设立公众意见箱,公布行政执法投诉举报电话号码并指定专人负责,接受群众的情况反映、投诉或举报。
  第十五条 根据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得分情况,行政执法评议考核结果按优秀、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确定考核等次。90分以上为优秀,70─89分为合格,60─69分为基本合格,59分以下为不合格。
  行政执法机关被评为优秀以下的,当年不得评为先进;行政执法人员被评为基本合格或不合格的,年终公务员考核时应被评为基本称职或不称职。
  第十六条 行政执法评议考核是行政机关绩效评估和公务员考核的重要内容。
  政府法制机构应当建立行政执法机关行政执法考评档案,将其纳入部门依法行政档案,作为考评行政执法机关的依据。行政执法机关应当建立行政执法人员考评档案,作为考评行政执法人员的依据。
  执法考评档案应当包含本细则第八条规定的内容以及执法基本情况、学习培训情况、责任追究情况、奖惩情况等相关内容。
  第十七条 行政执法评议考核中,发现行政执法机关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评选为先进:
  (一)行政执法机关首长被追究行政执法责任,或者本机关有5人次以上被追究行政执法责任的;
  (二)有本细则第十八条规定情形,被上级行政机关通报批评的;
  (三)行政执法行为引起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行政复议机关或审判机关作出撤销或确认违法的终审裁决的;
  (四)外部评议中群众满意程度低,或“创佳评差”活动中被评为较差单位的;
  (五)行风评议名次偏后的。
  
  第三章 责任追究
  
  第十八条 行政执法机关及其行政执法人员在行政执法活动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追究行政执法责任:
  (一)行政执法主体不合法的;
  (二)超越或者滥用行政职权的;
  (三)未按照规定履行调查取证、告知、听证等法定程序,做出行政处罚、行政许可、行政强制、行政征收等行政决定的;
  (四)无法定依据实施行政处罚、行政许可、行政强制、行政征收等行政执法行为的;
  (五)不履行或者拖延履行法定职责的;
  (六)无行政执法证件从事执法活动或者违法使用行政执法证件的;
  (七)不使用法定收费、罚款、没收财物票据的;
  (八)不落实罚缴分离规定及擅自挪用或者处理没收扣押财物的;
  (九)不使用统一执法文书格式,执法案卷不完整、不规范的;
  (十)拒绝、拖延上级行政机关依法作出的行政决定的;
  (十一)拒绝、推诿对行政执法行为的投诉、举报的;
  (十二)刁难、谩骂、殴打行政相对人的;
  (十三)行政执法决定在生效的行政复议决定或行政诉讼判决中被认定违法或变更、撤销以及引起行政赔偿的;
  (十四)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违法行政行为。
  第十九条 行政执法机关及其行政执法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从重处理:
  (一)故意违法执法的;
  (二)拒不纠正违法执法行为的;
  (三)一年内被追究两次以上行政执法责任的;
  (四)违法情节恶劣或者造成严重后果的。
  第二十条 行政执法机关及其行政执法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从轻处理:
  (一)主动纠正违法执法行为的;
  (二)积极采取措施,消除或者减轻违法执法的不良影响的;
  (三)在调查违法执法行为中有立功表现的。
  第二十一条 行政执法机关有本细则第十八条规定情形的,根据行为的情节、后果、社会影响等因素,由其领导机关责令改正、给予通报批评、按本细则第十七条规定取消行政执法方面年度评比先进的资格。
  根据情节,前款规定的方式可以单独或者合并适用。
  第二十二条 行政执法人员有本细则第十八条规定情形的,按照下列规定处理:
  (一)情节轻微,并能主动纠正,且危害后果较小的,给予责任人批评教育或者取消当年评比先进的资格、离岗培训、暂扣行政执法证件的处理;
  (二)情节严重,有故意违法情形的,对责任人给予通报批评,或者调离行政执法岗位、收缴行政执法证件的处理;造成不良后果或重大影响的,给予行政警告或者行政记过、记大过处分;
  (三)情节特别严重,造成重大损失或行政赔偿的,对责任人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查处。
  第二十三条 追究行政执法责任需要对责任人给予行政处分的,由任免机关、监察机关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处理;取消责任人行政执法资格、予以暂扣或收缴行政执法证件,给予通报批评,离岗培训,取消评比先进资格的,由其主管机关或政府法制机构具体处理。
  第二十四条 行政执法人员的执法责任,按照下列规定划分:
  (一)行政执法人员直接作出的行政执法行为造成违法或不当的,由该行政执法人员承担全部责任;
  (二)经行政执法机关负责人审核、批准作出的行政执法行为违法或不当的,由承办机构负责人、行政执法机关负责人承担主要责任,承办人员承担次要责任。承办人员故意隐瞒事实真相或者提供的案情失实,承办机构负责人、行政执法机关负责人依据失实案情进行审核、批准,造成行政执法违法或不当的,由承办人员承担主要责任,承办机构负责人、行政执法机关负责人承担次要责任;
  (三)承办机构负责人、行政执法机关负责人指使或者授意承办人员隐匿证据、更改案件事实或者违法办案造成行政执法违法或不当的,由承办机构负责人、行政执法机关负责人承担主要责任,承办人员承担次要责任;
  (四)行政执法机关集体讨论决定作出的行政执法行为违法或不当的,由行政执法机关主要负责人承担主要责任,其他负责人和承办人员承担次要责任;
  (五)坚持正确意见而未被采纳的人员不承担责任;但是,执行明显违法的决定或者命令的,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责任。
  第二十五条 行政执法责任追究机关发现行政执法违法、不当或不作为的,应当立案审查,并自立案之日起30日内审查终结,作出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决定。情况复杂的,经行政执法责任追究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适当延长审查期限,但延长期限不得超过20日。
  责任追究机关作出处理决定前,应听取被追究责任人的陈述和申辩。
  第二十六条 行政执法责任追究机关应当按照本细则的规定及时追究行政执法责任,拒不追究的,领导机关有权责成追究或者直接追究。被责成机关应当在30日内作出处理决定,并在作出处理决定之日起5日内报责成机关备案。
  第二十七条 行政执法机关和行政执法人员对责任认定和处理决定不服的,可在收到处理决定之日起15日内向责任追究机关的领导机关申请复核。受理复核的机关应在30日内作出复核决定,并抄送原处理机关。
  复核期间,不停止原决定的执行。
  第二十八条 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投诉、举报的违法行政执法行为已追究行政执法责任的,行政执法责任追究机关应将处理结果告知投诉人或举报人;有重大影响的,应将处理结果向社会公布。
  第二十九条 负责行政执法责任追究的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应当秉公办事,客观公正,不枉不纵。对滥用职权、徇私舞弊、打击报复以及玩忽职守的,由其主管机关或监察机关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查处。
  第四章 附则
  
  第三十条 各级行政执法机关应当依据本细则的规定,制定实施办法,落实执法责任制。
  第三十一条 本办法自2009年7月10日起施行。